現在固態硬盤的品牌型號琳瑯滿目,其中質量和性能有好有壞。對于小白來說,在選擇固態硬盤的時候往往只會關注其容量大小,卻忽視了固態硬盤的很多重要參數。一塊固態硬盤的好壞并不是看它的容量大小,高質量120G的固態硬盤可能比山寨240G的還要貴。這里小編就來教大家了解一下固態硬盤的重要參數。
 
        一、固態硬盤的核心元件:閃存和主控
 
       1、閃存顆粒:
 
       閃存顆粒又稱閃存,是一種非易失性存儲器,即在斷電的情況下依舊可以保存已經寫入的數據,而且是以固定的區塊為單位,而不是以單個的字節為單位。根據用途和規格不同,閃存顆粒有很多不同的變種,今天我們主要討論的是用于固態硬盤等存儲設備中的、最為常用的NAND閃存顆粒。
 
       NAND閃存顆粒,是閃存家族的一員,最早由日立公司于1989年研制并推向市場,由于NAND閃存顆粒有著功耗更低、價格更低和性能更佳等諸多優點,成為了存儲行業最為重要的存儲原料。
 
固態硬盤重要參數解讀 固態硬盤參數詳解
 
       根據NAND閃存中電子單元密度的差異,又可以分為SLC(單層次存儲單元)、MLC(雙層存儲單元)以及TLC(三層存儲單元),此三種存儲單元在壽命以及造價上有著明顯的區別。
 
       2、閃存顆粒分類
 
       SLC(單層式存儲),單層電子結構,寫入數據時電壓變化區間小,壽命長,讀寫次數在10萬次以上,造價高,多用于企業級高端產品。
 
       MLC(多層式存儲),使用高低電壓的而不同構建的雙層電子結構,壽命長,造價可接受,多用民用高端產品,讀寫次數在5000左右。
 
       TLC(三層式存儲),是MLC閃存延伸,TLC達到3bit/cell。存儲密度最高,容量是MLC的1.5倍。 造價成本最低, 使命壽命低,讀寫次數在1000~2000左右,是當下主流廠商首選閃存顆粒。
 
固態硬盤重要參數解讀 固態硬盤參數詳解
閃存顆粒選原廠
 
       隨著時代發展,NAND閃存顆粒的技術突飛猛進,并且逐漸形成了幾大超大規模的專業閃存顆粒制造商,這些能夠直接切割晶圓和分離出NAND閃存顆粒的廠商,一般稱之為閃存顆粒原廠。
 
       3、閃存顆粒制造商有哪些?
 
       它們分別是三星、東芝、閃迪、英特爾、SK海力士、美光等六家顆粒制造商,據統計它們六家的閃存產能幾乎占據了NAND閃存市場近9成的市場比重,幾乎所有的工藝的創造和升級,都是由這么幾家原廠所主導。
 
       我們在挑選固態硬盤的時候,可以從閃存顆粒出發,盡量選擇以上六大原廠生產的閃存顆粒的固態硬盤。
 
       4、主控芯片
 
       至于主控芯片,顧名思義就如同PC中的CPU,相當于固態硬盤的大腦,承擔著指揮、運算以及協調的作用。
 
       主控芯片有什么作用?其具體作用表現在,一是合理調配數據在各個閃存芯片上的負荷,讓所有的閃存顆粒都能夠在一定負荷下正常工作,協調和維護不同區塊顆粒的協作,二則是承擔了整個數據中轉,連接閃存芯片和外部SATA接口,三則是負責固態硬盤內部各項指令的完成,諸如trim、CG回收、磨損均衡。
 
固態硬盤重要參數解讀 固態硬盤參數詳解
主控芯片看廠商
 
       5、主控顆粒制造商有哪些?
 
       鑒于目前各大主控芯片廠商在絕對性能上的差異并不明顯,主要的幾大主控芯片廠商,慧榮、群聯、Marvell、以及三星、東芝自家研發等都是比較優質的選擇,唯一需要注意的是主控芯片的老舊和穩定性問題。
 
       我們在選擇固態硬盤主控時,可以根據通過網絡查詢到底有多少廠商采用此款主控方案,進行簡答判斷,畢竟作為高度壟斷的行業,固態硬盤廠商可供選擇的方案也就寥寥數家,多數廠商都在使用的主控方案,雖不能說一定是最佳方案,但一定是最為穩妥的方案。
裝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