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到了PCI-E 5.0規范上,板卡的供電要求拓展出了450W和600W檔次,這顯然對PC電源的供電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相應TDP的板卡也很可能帶來非常極端的瞬時功耗,為此英特爾需要通過ATX 3.0設計指南以及PCI-E 5.0規范的共同約束板卡的平均功耗以及峰值功耗,并指導電源廠商去應對顯卡的峰值功耗需求。
 
ATX3.0電源有哪些變化?深入解讀ATX 3.0電源設計指南
 
那么具體的應對規范有哪些呢?首先是控制峰值功耗的大小與持續的時間,按照ATX 3.0設計指南提出的要求,對于PCI-E硬件來說,若其峰值功耗的持續時間不超過100微秒,那么其峰值功耗允許達到TDP的3倍,也就是600W TDP的顯卡,允許在100微秒內獲得1800W的供電能力;但如果峰值功耗持續的時間超過1秒,那么其可以獲得的峰值功耗仍然不得超過TDP設定;如果峰值功耗持續時間是在100微秒到1秒之間,那么PCI-E硬件可以獲得的功率則與時長呈反比,持續的時間越長,允許的峰值功耗則越低。
 
從這個要求我們也可以看出,其實對于電源而言,峰值功率其實是一個可以精確到按微秒計算數字,1秒時長的輸出對于我們來說已經很短,但對于電源來說其實已經相當于是“持續輸出”而不是“瞬時輸出”,真正的瞬時輸出是需要使用掃描采樣率足夠高的設備,例如示波器以及配套的電流探頭才能測量得出,市售的家用功耗儀或者是普通款的萬用表/電流表基本達不到這樣的掃描采樣頻率,它們檢測到的只是精確到秒的“平均功耗”而非需要按照微秒計算的“瞬時功耗”。
 
ATX3.0電源有哪些變化?深入解讀ATX 3.0電源設計指南
 
當然英特爾也擔心普通的消費者可能理解不了為什么需求大功率的電源,因此在ATX 3.0設計指南中,他們是直接給出了不同級別產品對應的電源需求??梢钥吹綄τ赥DP不超過300W的PCI-E硬件,英特爾是推薦搭配額定功率750W的電源;對于TDP不超過450W的PCI-E硬件,推薦搭配的電源是額定功率不低于1000W的款式,而對于TDP達到600W的PCI-E硬件,英特爾推薦用戶搭配額定功率不低于1200W的電源。
 
CPU供電:峰值電流需求更高
 
當然除了針對PCI-E供電的具體要求,這次英特爾在ATX 3.0電源設計指南中,也對CPU的供電需求進行了更新。英特爾在第10代酷睿處理器發布之時,就對當時的ATX12V電源設計指南進行了補充,當時明確提出對于65W TDP的CPU,電源需要為其提供的+12V供電持續電流要求不低于23A,峰值電流不低于30A;對于125W TDP的CPU,電源為其提供的+12V供電持續電流需要在26A以上,峰值電流不低于34A。
 
ATX3.0電源有哪些變化?深入解讀ATX 3.0電源設計指南
 
而在ATX 3.0設計指南中,CPU供電仍然按照TDP需求劃分為35W、65W、125W和165W三檔,但是除了165W檔次對電流需求沒有發生變化,其余三檔都作出了要求上的變化,其中35W檔次的+12V持續電流要求從13A降低到11A,但峰值電流需求從16A提升至19A;65W檔次與125W檔次的持續電流需求不變,但峰值電流的需求分別上升至34A和39A。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在英特爾的規劃中,未來CPU供電對峰值功率的要求會更高。
 
+12V電壓:偏離度上限不變,下限放寬至-7%
 
ATX3.0電源有哪些變化?深入解讀ATX 3.0電源設計指南
 
雖然說ATX 3.0電源設計指南展現出來的趨勢是電源需要提供更高的瞬時功率,或者說是更高的峰值功率,但作為配合,電壓偏離上的要求卻是相對放寬了。原本PC電源的+12V輸出電壓偏離度是±5%以內,但考慮到峰值輸出的瞬間電源電壓往往也會有瞬時的下降,為了避免給電源廠的設計帶去過大的壓力,這次ATX 3.0電源設計指南中,+12V的輸出電壓偏離度是放寬至最高不超過+5%,最低不低于-7%,也就是電壓范圍是11.16V至12.6V;如果是PCI-E供電的+12V,則允許下降至最低不超過-8%,也就是11.04V到12.6V。
 
至于其它方面的要求,例如輸出紋波、保持時間等等,ATX 3.0電源設計規范相比上一個版本基本沒有改變,因此對于電源廠商來說,所謂的“放寬要求”其實并沒有明顯地降低電源設計壓力,反而是PCI-E供電方面的明確指示可能對自家的產品策略帶來一些變化,就看誰能夠率先跟上ATX 3.0時代的腳步了。
裝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