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配置單以大框架的方式展示并分析搭配的思路,核心任務就是給你講清楚 “為啥這么搭配?” 。你只要看懂了這個搭配的邏輯,就像學會了做菜的公式,自己就能隨意替換食材(配件)!當然,如果你是純小白,可能會對框架看著頭大。沒關系,這不是你的問題,而是我的專長所在 ,你可以私聊我對暗號“預算XXXX元,主要玩XXXX游戲”,剩下的事兒交給我,我來給你量身定做一套最適合你的配置。
 
配置單沒有絕對的好壞,適合自己需求和預算的就可以認為是理想的配置單。
 
2025年10月裝機搭配方案 新電腦就該這么配!閉眼入不踩雷
 
1000~2000這個預算區間針對辦公類的配置,追求的就是價格實惠,正所謂便宜治百病。普通辦公需求就是盡可能以最低的預算裝一臺速度流暢的電腦,你可以拿它來看視頻追劇,4k影音也問題不大,炒股炒幣當少年股神,或是玩些輕度網游都ok。
 
這個價位區間基本是不會考慮獨立顯卡的,cpu自帶的核顯就夠用了,選cpu的時候記得要帶核顯的版本。
 
Cpu方面,intel選擇的是雙核心的賽揚G6900以及四核心的i3-12100。
 
雙核心的G6900面對現在動輒6核、8核的cpu來說,性能的確是稀碎。但如果你就是每天用word碼字,excel做表或是上班摸魚聊個天什么的,那雙核心的cpu也是完全能滿足的。1000元的預算裝新機,用這款cpu綜合性能還是ok的,要是再花個百十元淘張二手顯卡,甚至能玩些LOL之類的游戲。
 
4核8線程的i3-12100用來辦公是綽綽有余了,其自帶HUD730核顯,有著相當全面的編解碼能力,你甚至可以用它來看4k視頻,包括一些輕度的視頻剪輯,UHD730核顯也是可以應付的。雖然這是一顆i3級別的處理器,但如果搭配上一張合適的獨立顯卡,絕大多數游戲都能流暢運行。
 
主板方面,原則上選擇最便宜,最丐的就行,比如300多元的H610。這里你也不用擔心這類主板的穩定性和壽命。用料丐不代表不好用,通常御三家的主板,即便是最便宜的也能放心用,該有的接口都有,輸出接口也都支持4k 60Hz。
 
關鍵是看你搭配的cpu會不會讓主板有太大負擔,比如你要給H610主板搭配上i5級別的cpu,雖然也能正常開機使用,但是主板的壓力會很大,而且也不能完全釋放出i5的性能。H610主板雖然未來是沒有什么擴展上限了,但對于普通辦公家用來說是完全足夠的。
 
Amd這邊便宜的真沒得選,如果不介意二手的話,可以去淘一顆銳龍3400G,雖然是銳龍二代的產品,性能已經很落后,但重點是它便宜,300多元的價格,給到你4個核心,還有性能不錯的VEGA 11核顯,用來做辦公機,性能絕對足夠了。
 
如果預算充裕一些的話,可以上到6核心的銳龍5600GT,除了擁有更多的核心外,還用上了Zen3架構以及臺積電7納米制程,整體性能表現要好的多。雖然它用的是APU架構,PCIe通道數及規格沒有正統PC端Ryzen那么全,但是要搭配一張兩千元左右的獨顯,用來玩3A游戲是完全沒問題的。
 
對應的主板部分同樣是以便宜為主,這些cpu的功耗都很低,用A520或者B550都是沒問題的。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選擇的是銳龍3400G的話,B550有些主板是不支持的,你得提前去主板官網查詢一下。
 
散熱器部分,如果你選擇得是盒裝cpu的話,用原廠自帶的散熱器就可以,能省就省。散片的話選擇一款雙熱管或四熱管的就行,雙熱管的一般30元左右,4熱管的70元左右。
 
內存部分,正常情況下辦公機搭配8G內存就夠用,想一次到位也可以直接選擇單條16G內存。雖然我前面說了,辦公機主打的就是便宜,但我們也不是那花不起錢的人,16G單條內存大概240元左右,一次到位。(辦公用機不用糾結雙通道的問題,怎么便宜怎么來)
 
硬盤方面,現在肯定都是固態硬盤了,M.2或者SATA接口ok,辦公用機沒什么差別。容量方面,如果不需要裝太多資料,250G就夠用了。有額外存儲需求的話再考慮大一些的固態硬盤,或視情況加裝機械硬盤,機械硬盤建議2T起步,現在1T容量的機械硬盤價格太貴,不劃算。
 
電源方面,如果以后不考慮加裝獨立顯卡的話,用300W電源就夠用了,前提是一定要用大廠的品牌。
 
2025年10月裝機搭配方案 新電腦就該這么配!閉眼入不踩雷
 
接下來是3000~6000價位。這個價位段的傾向是搭配一張性能不錯的獨立顯卡,來滿足游戲的需求。但目前的顯卡市場很尷尬。2000元以內除了RX7650GRE之外,基本沒什么理想的選擇。以前我們可能會選個RTX3050,應付中度1080p游戲沒問題。但時隔5年了,市場上賣的竟然還是RTX3050,而且還是那個價格,如今的顯卡廠商基本都不怎么出低價位的顯卡,所以也讓像RTX3050這種卡一直賣到現在。
 
本來還想著nvidia推出的RTX5050顯卡要造福平民玩家,結果卻被狠狠打了臉,5050對比5060,用人家6成的性能,賣到8成的價格。所以這次的配置單就放棄了低價位顯卡,只能把預算拉高,來到相對合理的選擇,因此預算就直接跳到了3000以上。
 
當然,如果你對N卡有剛需,并且不需要太好的性能,那RTX3050也能作為低價顯卡的選擇之一,或者用AMD的RX6500 XT。這兩張卡應該是現在能買到的最便宜的全新卡了。(GT730、1030之類的就別去看了,還不如用銳龍核顯來的劃算)
 
這個價位的配置因為有了性能不錯的獨立顯卡,所以可以用來玩1080P 3A大作、3D設計、甚至是輕度4k剪輯或者當結婚陪嫁等等,總之就是可以提供全面的用途。
 
CPU部分Intel選了3個型號,分別是i3-12100F、i5-12400F、i5-14400F。因為已經配備了獨立顯卡,所以cpu都選擇的是不帶核顯的版本。沒有推薦i5-13400F,是因為這個型號現在的價格漲的太離譜,已經來到950元左右。
 
i3-12100F的核心規格是4核8線程,雖然在酷睿家族里邊是定位最低的,但其實它的性能并不弱,搭配上合適的獨立顯卡,網游幾乎是可以默秒全的,也有能力暢玩大多數3A游戲。
 
6核12線程的i5-12400F有著比較均衡的單核及多核性能,用來玩游戲完全是夠用的,除了極個別非常吃cpu多核的游戲,比如天際線、戴森球等。
 
10核16線程的i5-14400F,除了玩游戲外,由于提供了更好的多核性能,作為生產力的入門cpu也是性價比較高的選擇。
 
主板部分,intel的CPU是可以自由選擇DDR4或DDR5版本的。4核心的i3-12100F和6核心的i5-12400F,選擇H610或B760主板都沒問題。而10核心的i5-14400F還是選擇B760更靠譜。
 
AMD的CPU推薦的是銳龍R5-5600和R5-7500F。
 
R5-5600是AMD Zen3架構的產品,對標intel那邊的i5-12400F,雖然它的理論性能略遜于12400F,但是憑借更大的三級緩存,在很多游戲上的表現是要比12400F更強一些(二者差距幾乎可以忽略,看你的心情選就可以)。
 
而銳龍7500F是AMD Zen4架構的產品,它是目前AM5平臺最親民的CPU,在新架構、制程的加持下,性能比R5-5600更強,有著更好的游戲性能,足以應對現在的3A大作。缺點是只能搭配DDR5內存,整機成本可能會更高一些。
 
主板方面,銳龍R5-5600推薦搭配B550主板,便宜的400多元就能搞定。銳龍R5-7500F推薦搭配B650主板,現在B650的價格比B850更劃算,兩者的芯片組差異并不大。
 
散熱器推薦選擇風冷即可,想靜音效果更好的話就直接上6銅管。這個級別的cpu是沒必要用到水冷的。當然,如果你比較喜歡水冷的炫酷,那選擇水冷也是可以的,就是得再多擠點銀子出來。
 
內存方面,兩條8G內存應對絕大多數游戲是沒問題的,一步到位可以直接上兩條16G內存。需要注意一下,這套配置方案中,intel處理器對應的主板分為DDR4和DDR5兩個版本,內存也要選擇對應的版本。而AMD那邊的銳龍5600只支持DDR4,銳龍7500F則只支持DDR5。
 
至于內存的容量和頻率,我的建議是先把容量用到位,再考慮頻率,因為頻率對性能的影響沒有容量那么明顯,一般DDR4選擇3200~3600MHz,DDR5選擇6000~6400MHz就可以了,頻率越高價格越貴,后邊就不再說這個問題了。
 
顯卡部分,這里一共選了4個型號,分別是RTX5060、RX7650GRE、RX9060 XT、ARC B580。
 
RTX5060 8G的性能足以應對1080P 3A游戲,畫質開高沒問題。這代RTX5060相比上代性能提升大概30%,進步還是很大的,不過8G的顯存稍微摳搜了些,但是用來玩1080P 3A大多是情況下還是足夠的。
 
RX7650GRE屬于2000元以內最值性價比最高的游戲顯卡,1080P主流游戲高畫質游戲無壓力,3A游戲適當調低畫質也能流暢運行。
 
RX9060 XT分為8G和16G,兩者的差價在400元左右,如果預算不是特別吃緊的話,我建議直接上16G的版本。因為RX9060 XT的核心性能是比肩RTX5060Ti的,16G的顯存才能讓這張顯卡性能最大化,可以輕松應對2K分辨率游戲。但如果預算是真的很有限,再多擠一點蛋蛋就會破掉,并且你主玩的是1080P游戲,那選擇8G的版本也沒問題。
 
雖然intel獨顯在現階段來說還是比較小眾,但其實發展到第二代ARC B系列,其性能表現是不錯的。B580的性能大概介于RTX4060和5060之間,顯存也大方的給到了12G。intel ARC獨顯在硬件規格上真的給的不手軟,只不過因為ARC發展沒幾年,驅動層面沒有N、A兩家那么多年的沉淀,游戲性能會有比較大的波動。有時某款游戲的表現可能強于RTX5060,但有的游戲又會落后很多,不過基本上暢玩1080P 3A游戲問題不大。另外如果你主要是用來做視頻類生產力的話,那intel的ARC顯卡就非常物超所值了,畢竟編解碼是intel的強項。
 
硬盤方面建議直接上1T容量 M.2固態硬盤,原則上推薦選擇大廠品牌。玩游戲的話就別管是什么TLC還是QLC顆粒了,只要是大廠的,價格便宜就行。做生產力的話還是盡量選擇TLC顆粒的。
 
電源建議500W起步,也可以選擇更高瓦數的電源,為日后升級預留空間。這個價位區間也沒必要特意追求一定要上金牌全模組或是ATX3.0/3.1。雖然新協議對于電源的峰值耐受度有更高的要求,并且提供了新式的12V-2x6接口,不過這些都是給50系高端顯卡用的,這套配置價位區間選擇的顯卡基本不會遇到12V-2x6接口的,所以你只要老老實實選擇一款功率足夠的大品牌電源即可。
 
2025年10月裝機搭配方案 新電腦就該這么配!閉眼入不踩雷
 
價位來到6000~8000區間,從這里開始再往上就是拼顯卡的性能了。對于大多數用戶來說,能裝到這個價位區間的電腦就算是相當不錯了。
 
Intel的cpu選擇的是14代的i5-14600KF。對于14代產品我就沒繼續向上挑了,14代的高端型號會有暴雷抽獎的問題,雖然intel官方說這個概率只有0.5%,但大家總還是擔心自己會成為那個倒霉蛋。
 
Intel暴雷的型號主要集中在13、14代高端i7、i9系列,所以這套裝機我只選到了i5-14600KF。這里并不是說intel的高端i7、i9系列就不能用,其實廠家對這些重點暴雷型號都延長了質保,反正我賣出去過的i7、i9都還沒遇到過暴雷的情況,可能是我運氣好吧。敢拼一拼運氣的話,其實像i7-14700K/KF這樣的cpu目前性價比還是蠻高的。
 
AMD的cpu推薦的是銳龍R5-9600X,它屬于最新Zen5架構的產品,游戲性能比i5-14600K更強。不過它只有6個核心,不太適合游戲+生產力雙修。只關注游戲性能的話,這顆9600X絕對是同價位cpu里表現最好的。
 
主板方面,intel的14600KF搭配B760主板就可以了,不過別用丐板,最起碼挑個六七百元以上的。AMD的9600X可以選擇B650或者B850。
 
散熱器方面,這套方案里的兩顆cpu也并不太需要用到水冷,一款6銅管的風冷即可壓制。喜歡水冷的話,就根據你的機箱空間來選擇,理論上240規格的水冷就完全夠用,根據你機箱預留的水冷位置,選擇240或者360規格的水冷都可以。
 
內存一步到位,選擇雙通道32G,畢竟都來到這個價位了,還上16G就有點顯得外強中干了。如果你選的cpu是intel的14600kf的話,還是要注意DDR4和DDR5的問題。AMD的9600X則是只能用DDR5內存。
 
 
顯卡選擇了3款,分別是RX9060 XT 16G、RX9070 GRE 12G、RTX5060Ti 16G。
 
9060XT 16G可以應對大多數游戲在2K分辨率下流暢運行。如果對畫質有進一步追求的話可以考慮RX9070 GRE 12G,性能比9060XT強30%左右,2K分辨率下3A游戲幾乎都可以開高畫質暢玩,除非是個別非常吃顯存的游戲。
 
RTX5060Ti 16G對于游戲玩家來說是毫無性價比的,它應該是除了RTX5070之外,性價比最爛的型號了。但是,如果你就是針對剪輯、渲染、AI等特定生產力用途的話,那還得乖乖選擇N卡。從顯存容量上也能看的出來,給5060Ti搭配上16G的顯存,明顯就是瞄準生產力用戶去的。
 
硬盤選擇1T或者2T容量都行,正常打游戲的話,1T夠用,2T更好,在你預算充足的情況下,硬盤容量大了沒壞處。
 
電源捏個650w~750w就夠了,有多余的預算可以在電源品質上多挑一下,一顆高品質的電源或許能讓你的電腦傳三代。
 
2025年10月裝機搭配方案 新電腦就該這么配!閉眼入不踩雷
 
這個價位區間的預算跳躍比較大,是因為這個區間內跳過了一些高不成低不就的顯卡型號,因此拉高了整機的預算,不過這樣搭配出來的硬件也相對更合理一些。
 
這個價位段的電腦,其性能已經非常強大了,可以應對比較重度的使用需求,比如玩4k分辨率3A游戲,或是重度視頻剪輯。這些需求要用到性能強大的cpu,編解碼全面的顯卡,海量的內存容量等等,但是我們的裝機預算總是有限的,所以合理分配預算就很重要。
 
intel Ultra系列剛出來的時候,大家對它牙膏倒吸的性能并不買賬,不過隨著一波又一波的降價,Ultra系列的性價比也慢慢在拉升,尤其是Ultra 7 265k,并且沒有暴雷的問題。
 
還是那句話,沒有不好的產品,只有不好的價格,價格給到位了,啥都好說。其實Ultra系列同級別的核心數及多核性能是強于AMD的,不過游戲性能就干不過AMD Ryzen 9000系列了。
 
Ultra 7 265K的首發價格是3299元,游戲性能還不如上一代,所以倒吸牙膏的標簽就這么給貼上了。但你可以說3299的265K就是一坨答辯,2500的265k你也可以說它毫無性價比,那現在到了2000以內的265k,你的錢包還能捂的住嗎?
 
Ultra 7 265K擁有20核20線程的規格,多核性能是R7-9700X的1.5倍。雖然單核性能肯定不如9700X,但你要拿它來打游戲也是完全沒問題的,實際的游戲體驗是幾乎感受不出什么差別的,除非你用軟件去查看幀數。
 
主板方面,如果沒有特殊需求的話,265k的主板選擇B860就可以了,現在的cpu出廠幾乎都榨干了全部性能,超頻上限不高,選Z板更多的是看重它的擴展性。如果你是做生產力的話,那可以選擇Z890主板,擁有更豐富的擴展性能。
 
AMD的cpu選擇的是銳龍R7-9700X(8核16線程),和9600X相比,除了游戲性能一樣強之外,多了兩個核心,均衡了生產力的性能。
 
9700X的主板可以優先考慮B650或B850,X870對于大多數人來說沒啥必要,因為B850和X870幾乎就是一個東西,你可以理解為X870就是強制要有USB4的B850。而且為了這個USB4,它會占用部分PCIe通道,也就相當于拿原有的一部分擴展性去換而已。只有X870E才是雙芯片設計,擴展性較B850會明顯提升,但價格也要貴不少,普通人也用不到。
 
散熱器可以選擇雙塔風冷,或者240、360規格的水冷。這里的兩顆cpu雖然都是中高端定位的,但在新工藝的加持下,它們的功耗都不高,沒必要在散熱器上花太多銀子。
 
內存方面,如果你是玩游戲的話,32G就完全夠用了。做生產力的話,就視情況考慮更大的容量。到了這個價位段,如果預算還有盈余的話,內存的頻率和延遲都可以再往上挑。比如玩游戲更側重內存低延遲,你可以選擇6000頻率 CL30或CL28,CL值越低延遲就越低,但價格也是直線飆升。而生產力比較側重內存的總帶寬,所以可以挑頻率更高的,intel平臺用CU-DIMM甚至可以上到8000~9000MHz,但前提是要確保你的cpu和顯卡都已經選到位了,多出來的預算才考慮沖擊更高的內存頻率或延遲,基本盤得先顧好。
 
顯卡選了三個型號,分別是:amd的RX9070、RX9070XT,以及nvidia的RTX5070Ti,它們的顯存容量都是16G。
 
這里之所以沒有推薦RTX5070,是因為它的性價比真的很爛,你說要能像5060Ti那樣給個16G的顯存也好,但它卻偏偏只有12G。如果你沒有非用RTX5070的理由,那還是建議直接加錢上RTX5070Ti,它的核心規模更接近價格八九千的RTX5080,并且同樣有16G的顯存,可以更好的應對4K分辨率游戲,包括渲染、剪輯等生產力工作。
 
顯卡預算如果在四五千元的話,RX9070就是很不錯的選擇,游戲性能比RTX5070更強,而且價格更便宜,并且配備了16G的顯存,能很好的應對4K游戲的場景。
 
而RX9070 XT的性能比9070性能強15%左右,游戲性對標N卡的5070Ti,在更新完驅動后,有些游戲甚至能強過5070ti。
 
電源方面,選擇850~1000w的,具體根據你選用的cpu和顯卡型號來定。需要注意的是RTX5070Ti顯卡用的是新的12v-2x6接口,部分9070 xt也會用到這個接口,選電源的時候記得要選ATX3.0/3.1帶12v-2x6接口的。最好不要用顯卡送的那個轉接線,這種高功率的接口盡量用12v-2x6的直連,盡可能降低風險。
 
2025年10月裝機搭配方案 新電腦就該這么配!閉眼入不踩雷
 
進入到這個價位,預算已經不是重點了,你要考慮的是它到底符不符合你的需求,如果不行,那就要考慮更高級別的HEDT或者專業工作站,因為消費級平臺是有上限的,cpu核心數、PCIe通道就那么多,所以能不能符合需求才是在這個價位下優先要考慮的。
 
Intel Ultra系列除了性價比不錯265k之外,再上去就是Ultra 9 285k了,它就是目前intel消費級的頂級cpu。但是說到綜合性能,自然是隔壁的AMD R9更強了。所以intel這邊就有點尷尬,會選285k的話,一般都是你有非用intel平臺的理由,要最強的處理器,僅此而已。
 
主板方面和之前提到的一樣,如果沒有特別的擴展需求,選擇主流的B860,價格在1000到1500左右就足以讓Ultra釋放性能了,這一代cpu功耗降低許多。要不要上到Z890是看你需不需要PCIe通道的切分功能,或是雷電等高速接口。不過都已經選到頂級的285K了,那就直接Z890吧,勞斯萊斯都開上了,還在乎加95還是98號的油嗎?
 
AMD這邊選擇就比較多了,R9-9900X有12個核心,屬于價位和性能比較平衡的產品。又要逼格,又不想把錢花在刀把上,那它就完全足夠了。
 
R7-9800X3D則是先階段最強的游戲處理器,雖然它的價格比R9-9900X 還貴,但它就是目前的游戲處理器之王。如果你的預算充足,想追求最頂級的游戲幀數,那選它就行了。但理性來看的的,一般的非X3D Ryzen 9000,其游戲性能就已經非常夠用了,X3D系列主要還是給那些追求極限的游戲玩家一個攻頂的選擇。
 
R9-9950X是9950X3D出來以前最強的處理器,不過R9-9950X3D出來之后,在擁有最強的多核性能同時,游戲性能也非常接近9800X3D,所以9950X3D成為目前綜合性能最強的處理器,預算無限制的話,那它就是先階段最強的消費級處理器。
 
主板方面,如果只是要cpu可以完全釋放性能的話,中高端的B850就可以了,至于X870、X870E主要取決于你需不需要更多的擴展性,USB4接口等等。那要是都直接攻頂9950X3D了,就直接上X870E吧,功能用不用的上先不說,攻頂才是目標。
 
散熱器方面,既然預算都到這里,那就直接上高端風冷或者360水冷,確保CPU能得到足夠的散熱,來釋放完整的性能。
 
內存根據需求來選擇,玩游戲重延遲,生產力重容量和頻率。需要提醒一下,大容量內存插的越多,頻率越難上去,你別直接整4根32G內存上去,到時候一看頻率只有5200MHz,那可別怪我沒提醒哦。
 
顯卡方面,由于AMD目前最高端的只有RX9070 XT,所以高端顯卡就是NVIDIA一家獨大,這里你也就看不到AMD顯卡的身影了。
 
RTX5080是完全可以高畫質暢玩4K 3A大作的。如果你錢包夠厚,追求玩8k游戲或是AI訓練等的話,那就上RTX5090,它是目前消費級最頂級的顯卡,再上去就是RTX PRO了,但那個價格絕大多數人的錢包是頂不住的。
 
硬盤方面,PCIe4.0固態還是足以應對絕大多數需求的,你想上更快的PCIe5.0也沒問題,有錢是可以任性的。
 
電源方面,主要還是根據cpu和顯卡的功耗來選擇合適的瓦數。這個等級的電腦基本上就是1000W起步,不用省,用最好的就行了,1500W頂級的電源也就2000來塊的樣子,比起你的RTX5090,價格還不到十分之一,你不會差這點銀子的。
 
總結:2025年10月裝機搭配方案 新電腦就該這么配!閉眼入不踩雷
 
為了能讓配件搭配更加合理,一些價位段的跨度比較大,會出現一些空擋。編輯整理資料不易(又掉了不少頭發~~),有疏漏的地方歡迎大家提出來,幫我打個補丁。最后容我恰個飯,有需要裝機的朋友可以私信聯系我,專屬一對一方案搭配,打造最適合你的電腦主機。
裝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