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cpu散熱器一直以來大家都在爭論“到底是風冷好還是水冷好?”,而今天我們要來聊一聊關于cpu半導體散熱的相關知識。
 
       其實我們現在使用的水冷散熱器,其部分原理仍舊屬于“風冷”的范疇,不過是散熱器的導熱介質由熱管的“蒸發-凝結”自動循環原理,替換為依靠由水泵電機主動循環帶動的液體傳導,最終所有的熱量還是通過風扇的轉動,形成強制對流,將鰭片(風冷)或冷排(水冷)的熱量傳遞到環境中幫助芯片降溫。因此,風冷與水冷散熱器都屬于“被動”的散熱的形式,因為芯片的高溫與環境的低溫所產生的溫差范圍,決定了傳統散熱器作為"熱量的搬運工",最多只能將芯片的溫度降低至接近環境溫度。
 
       而半導體散熱器卻是實打實的主動散熱,那么為什么到目前為止cpu半導體散熱還沒有被普及呢?是散熱效果不好還是有別的原因?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深入了解一下半導體散熱的相關知識吧。
 
       一、在此之前我們要先了解兩個概念:半導體制冷和半導體制冷片
 
       1、什么是半導體制冷?
 
       要了解半導體制冷這一具體到終端的技術應用,我們需要先了解的一個有關電與熱的基礎原理:熱電效應( Thermoelectric effect)。
 
cpu半導體散熱器效果怎么樣?哪些cpu散熱器是半導體散熱
 
       熱電效應是一個由溫差產生電壓的直接轉換,且反之亦然。簡單的放置一個熱電裝置,當他們的兩端有溫差時會產生一個電壓,而當一個電壓施加于其上,他也會產生一個溫差。這個效應可以用來產生電能、測量溫度,冷卻或加熱物體。因為這個加熱或制冷的方向決定于施加的電壓,熱電裝置讓溫度控制變得非常的容易。
 
       熱電效應并非是一個獨立存在的術語,這個理論包含了三個分別經定義過的效應,分別是:塞貝克效應(Seebeck effect,1821年),帕爾貼效應(Peltier effect,1834年)與湯姆森效應(Thomson effect,1854年)
 
       塞貝克效應(Seebeck effect)
 
       1821年德國人塞貝克發現當兩種不同的導體相連接時,如兩個連接點保持不同的溫差,則在導體中產生一個溫差電動勢:
 
       ES=S.△T
 
       式中:ES為溫差電動勢,S為溫差電動勢率(塞貝克系數),△T為接點之間的溫差
 
       帕爾貼效應(Peltier effect)
 
       1834年法國人珀爾帖發現了與塞貝克效應的相反效應,即當電流流經兩個不同導體形成的接點時,接點處會產生放熱和吸熱現象,放熱或吸熱大小由電流的大小來決定。
 
       Qл=л.Iл=aTc
 
       式中:Qπ為放熱或吸熱功率 π為比例系數,稱為珀爾帖系數,I為工作電流,a為溫差電動勢率,Tc為冷接點溫度
 
       湯姆森效應(Thomson effect)
 
       英國物理學家威廉·湯姆森于1854年發現,當電流流經存在溫度梯度的導體時,除了由導體電阻產生的焦耳熱之外,導體還要放出或吸收熱量,在溫差為△T的導體兩點之間,其放熱量或吸熱量為:
 
       Qτ=τ.I.△T
 
       式中:Qτ為放熱或吸熱功率,τ為湯姆遜系數,I為工作電流,△T為溫度梯度
 
       什么是半導體制冷?通俗的講就是,第一,熱量能夠產生電;第二,電也能讓導體產生溫差;第三,電流在溫差不均勻導體中流過時,還會吸收并釋放一定的熱量,形成高溫放熱與低溫吸熱的狀態。那么我們通過對導體成分的變化以及對電流的控制,便能夠形成各種可控的具體應用,比如熱能(溫差)發電:可運用于軍事,航天,民用能源等各種領域;熱電(溫差電)制冷:與溫差發電相反,將電能轉化為熱能,制造出溫差電制冷機,由于這種類型的只能裝置無需壓縮機,也無需氟利昂等制冷劑,而且具有結構簡單、體積小、重量輕、作用速度快、可靠性高、壽命長、無噪聲等優點。此外,熱電冷卻不需要像機械制冷那樣不斷填充化學消耗品,沒有活動部件,也就沒有磨損,維護成本很低,同樣適用于軍事,航天,工業及民用制冷需求。我們今天重點要聊的“半導體制冷片”,便是熱電效應在制冷應用中的一種具體裝置形式。
 
       2、什么是半導體制冷片?
 
       剛才講到的帕爾帖效應(Peltier effect)自發現100多年來并未獲得實際應用,因為金屬半導體的珀爾帖效應很弱,無法應用于實際。直到上世紀90年代,原蘇聯科學家約飛的研究表明,以碲化鉍為基的化合物是最好的熱電半導體材料,從而出現了實用的半導體電子致冷元件:熱電致冷器(ThermoElectric Cooling,簡稱TEC)。
 
cpu半導體散熱器效果怎么樣?哪些cpu散熱器是半導體散熱
 
       與傳統的風冷和水冷相比,半導體制冷片具有以下優勢:1. 可以把溫度降至室溫以下;2. 精確溫控(使用閉環溫控電路,精度可達±0.1℃);3. 高可靠性(制冷組件為固體器件,無運動部件,壽命超過20萬小時,失效率低);4. 沒有工作噪音。
 
cpu半導體散熱器效果怎么樣?哪些cpu散熱器是半導體散熱
 
       在TEC制冷片中,半導體通過金屬導流片連接構成回路,當電流由N通過P時,電場使N中的電子和P中的空穴反向流動,他們產生的能量來自晶格的熱能,于是在導流片上吸熱,而在另一端放熱,產生溫差。帕爾帖模塊也稱作熱泵(heatpumps),它既可以用于致熱,也可以致冷。半導體致冷片就是一個熱傳遞工具,只要熱端(被冷卻物體)的溫度高于某溫度,半導體制冷器便開始發揮作用,使得冷熱兩端的溫度逐漸均衡,從而起到致冷作用。能夠運用與PC散熱器的半導體制冷片(TEC),便是這樣的原理。TEC散熱片的吸熱(冷)端貼近發熱的CPU,給CPU降溫,TEC另外一面進行放熱,其具備無噪聲、無振動、不需制冷劑、體積小、重量輕等特點,且工作可靠,制冷速度極快,易于進行溫差冷量可控調節。
 
       到目前為止,這項技術已經實際應用于工業,航天,軍事領域已經幾十年了。聽起來很適合PC芯片這種功耗波動較大的發熱體,而且并不是新的技術,為什么以前廠商并沒有深入嘗試將TEC制冷應用于PC散熱領域呢?
裝機